深港菁英青少年培养计划
深港菁英青少年培养计划
一、项目背景
有这么一群特殊的青少年,他们拥有香港户籍白天在港校读书,晚上回到深圳居住和生活,忙碌而充实地往返于深港两地之间,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称谓——跨境生。据统计,全港中小学跨境生约有27000多名,集中于香港北区、大埔及元朗等地区。而受到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这些跨境生的通关步伐受到了很大限制,大量学生告别了香港的校园和课堂,被迫在家中上了近三年的网课,在学业、身体、情绪、社交、亲子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计划旨在回应跨境生的真实需求,为13-18岁的中学生群体构建同辈支持系统,提供积极社交和共同成长的机会;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了解深港、热爱祖国,主动成为深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承担深港青少年在大湾区发展中的重要使命。
二、项目目标
第一阶段:构建跨境学童的同辈支持系统
青少年有强烈的群体驱动力,他们渴望被同龄人接受,而跨境生群体由于长期网课无法与香港同学良好交流,在深圳又缺乏同龄朋友,导致同辈支持缺失。因此,首要目标是为其在深圳提供积极社交的机会,打造课外充分互动的成长圈,构建积极的同辈支持系统。
第二阶段:建立一支深港文化交流的青少年菁英队伍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鼓励跨境生走出家门,更好地了解深圳的历史和未来,认识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跨境学习的优势,成为促进深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
第三阶段:打造深港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项目的长期目标是打造深港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多维度互动,沉淀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深港青少年交流合作的综合阵地,提供教育、社交、就业、创业等立体化服务。
三、项目内容
(一)成长营
青少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和成年期之间的重要人生阶段。除了身体上经历重大变化之外,心理和社会方面也面临着调整和转变,如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个体从依赖到独立、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等。通过工作坊等参与式活动,鼓励跨境生积极社交,在深圳拥有阳光的成长圈。
(二)探深圳
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访活动,让跨境生更好地了解所生活的城市——深圳,除了打卡著名地标、景点、博物馆等城市景观,还安排赴著名企业参访学习,鼓励他们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
(三)公益行
鼓励社会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结合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公益慈善文化,组织跨境生赴各类公益组织参访学习,并成为志愿者长期参与活动。
(四)手拉手
邀请有深港背景的活跃青年,通过真人图书馆等方式与跨境生积极交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引领他们更好的成长。
(五)嘉年华
鼓励跨境生将所学、所看、所思、所想形成文字、照片和视频,与香港同学分享交流的形式,在每年年底对以上各板块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进行嘉奖,展现深港青少年菁英风貌。
四、项目周期
2022年10月-2023年12月
五、项目预算
10万元,由基金会专项列支。
六、项目监测与评估
项目执行阶段,每次活动前,做好计划和安排;活动开展时,注意观察记录,做好痕迹管理;活动结束后,回顾活动目标,进行复盘和总结。项目结束后,开展内部评估工作,评估维度包括受益人改变程度、整体进展情况、团队能力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