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深港菁英青少年培养计划总结

深港菁英青少年培养计划总结

一、项目介绍

深圳市爱在行动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是由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以“绿色公益,互助进步”为愿景,专注于公益性文化艺术教育与交流、困难群体帮扶、青少年教育等公益领域,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开展项目,传递社会正能量。

“深港菁英青少年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旨在回应疫情之下跨境生的真实需求,为13-18岁的中学生群体构建同辈支持系统,提供积极社交和共同成长的机会;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了解深港、热爱祖国,主动成为深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承担深港青少年在大湾区发展中的重要使命。

二、项目开展情况

2022年6月,培养计划开启了项目调研,前后走访了罗湖区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国际社会服务社(ISS)南山办公室和福田办公室,了解到虽然这些机构都在开展跨境学童相关的工作,但基本聚焦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和家庭,服务内容集中在亲子关系和学业辅导两方面,而对于中学生全面成长方面提供的服务较少,因此基金会将培养计划年龄段聚焦于13岁以上的青少年。同时,基金会还组织跨境家长以焦点小组的形式探讨孩子和家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针对需求进行项目内容设计。

培养计划于9月正式启动。从9月到年底,短短3个月共开展了7次活动,受益跨境生达百余人次。每次活动都定制不同的主题,分属不同的板块,包括助力跨境生积极社交、构建朋辈支持系统、拥有阳光成长圈的“成长营”;助力跨境生更好了解深圳,将户外运动与城市探寻结合起来的“探深圳”;鼓励社会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结合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公益慈善文化,组织跨境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公益行”。

年底,由于深圳疫情严重、情况反复,培养计划暂停了一段时间,“手拉手”和“嘉年华”板块暂时搁置。可喜的是,随着2023年2月1日全面通关,跨境生终于回到了久违的香港校园,被阻隔的生活逐渐回归常态。

三、项目成果

在疫情爆发之前,培养计划实施进展与预期一致。在无法通关的日子里,跨境生已初步形成为良性互助的小团体,能积极社交,促进彼此共同成长。通过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加了解了所生活的城市——深圳,对深圳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也更能积极看待“跨境”身份的特点和优势。

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也比较正面和积极。有位同学写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梧桐山那次活动,因为那次邀请到了深圳摄影协会的成员和另外一位摄影高手,他们教会我各种摄影技巧和要有创意,还在晚上举行照片的投票和点评。我学到了如何拍大片和各种摄影技巧,使照片看起来更上档次;不仅这次活动,上次关于碳排放的小讲座,让我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日常个人行为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我发现XZX的摄影技巧比我更强,可以拍出更好看的照片。我还从每一次的活动中看到lZX身上对于领导这方面有很强的天赋。我希望之后的活动可以更有趣、有意义和多元化。桌游也好,爬山也好,科普小讲座也可以。更希望之后会有wargame这种刺激的活动。我对这个项目有很大期待,希望可以越做越大和越好,吸引更多人来参加。”家长们也表示,即便已经恢复通关,仍然希望跨境生小组可以延续特殊时期建立起的友情保持互动交流。

四、未来优化方向

随着2023年2月全面通关,跨境生终于回到了久违的香港校园,被阻隔的生活逐渐回归常态。虽然通关前受疫情影响,“手拉手”和“嘉年华”板块暂时被搁置,通关后跨境生又全面投入了回归学校的生活,但培养计划一直关注着这群孩子的成长。据家长们反馈,跨境生已初步适应回归学校的生活,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比疫情前有了更好的表现,与此同时,他们仍然希望与疫情间建立深厚感情的同学们继续互动,也已经在周末自发开展了小范围的活动。

疫情下跨境生面临的种种挑战已不复存在,庆幸的是,培养计划支持跨境生健康平稳地度过了特殊时期;未来,培养计划将继续围绕培养“了解深港、热爱祖国,主动成为深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来开展工作,积极与香港交流合作,促进两地青少年良性互动。

 

相关文章

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1002号新闻大厦(1号楼)1606室

邮箱:pujicishan@qq.com

总机:(+86755)8351 5755

邮编:518023

2021031323172712